脊柱融合輔助材料發表時間:2025-07-29 09:57 在脊柱融合手術中,輔助材料的選擇對手術效果和患者恢復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脊柱融合輔助材料: 自體骨:自體骨移植被公認為植骨融合的金標準,具有無排斥反應、融合率高等優點。通常從患者的髂骨、肋骨或手術部位減壓獲得的碎骨塊中獲取。然而,自體骨移植存在取骨量有限、骨質疏松時質量較差、額外的創傷以及供區部位疼痛等缺點。 同種異體骨:同種異體骨是另一種常用的植骨材料,它經過處理以去除免疫原性,保留骨誘導和骨傳導能力。同種異體骨可以加工成骨圈或螺紋融合器等形狀,用于脊柱融合手術。然而,同種異體骨的融合效果可能略遜于自體骨,且存在潛在的疾病傳播風險。 人工骨材料: 磷酸鈣人工骨:包括羥基磷灰石(HA)、β-磷酸三鈣(β-TCP)以及兩者按比例混合的雙相磷酸鈣(BCP)。磷酸鈣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傳導性,但融合效果可能弱于自體骨。 硫酸鈣人工骨:硫酸鈣人工骨具有與磷酸鈣人工骨相似的生物相容性和骨傳導性,實際植骨融合效果與磷酸鈣人工骨相當。 生物活性玻璃(BAG):BAG是一種能夠與相鄰組織發生生物或化學反應形成緊密連接的生物材料,具有骨誘導和骨傳導能力。 DBM/BMP復合人工骨:DBM(脫礦骨基質)和BMP(骨形態發生蛋白)復合人工骨具有優異的骨誘導能力,效果總體優于磷酸鈣/硫酸鈣人工骨。 椎間融合器: 金屬融合器:如鈦合金融合器,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力學性能。粗糙鈦合金能夠改善細胞黏附和骨整合能力。然而,鈦合金融合器彈性模量太高,可能導致融合器下沉及應力遮擋。近年來,增材制造技術(3D打印)使鈦合金融合器受到極大關注,通過調整微孔的大小,3D打印鈦合金融合器可以具有與骨質相近的彈性模量。 碳纖維融合器:碳纖維的彈性模量接近骨組織,生物力學特性接近皮質骨,應力遮擋較小,能有效恢復脊椎生理彎曲。碳纖維融合器可透過普通X線準確清晰地觀察植骨融合情況,但脆性較大,臨床置入時可因擊打出現融合器碎裂。 高分子聚合材料融合器:如PEEK(聚醚醚酮)融合器,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椎間融合器材料。PEEK融合器具有可靠的生物相容性、穩定的化學性、優異的力學性能和彈性模量,與皮質骨相近,能夠刺激骨的生長并取得良好的融合效果。然而,PEEK表面較光滑且親水基團較少,無法為細胞黏附提供理想的成骨環境,可能導致骨整合能力欠佳。為了改善這一缺點,可以在PEEK基質中添加羥基磷灰石等骨傳導材料,或采用多孔設計以促進骨骼生長。 可降解材料融合器:如聚乳酸或氨基酸共聚物制成的椎間融合器,具有可降解性。這些融合器可以在體內逐漸降解并被新生骨組織替代,從而避免二次手術取出。然而,融合器周圍骨溶解和如何得到最佳的吸收降解速率仍具有較大挑戰,臨床并未常規應用。 |